1920_200px;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科技赋能粮安,智慧种植筑牢民生根基

编辑:本文由AI助手生成 来源:本文由AI助手生成 更新于:2025-7-8 阅读: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其稳价保供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核心命脉。当广袤田野日益融入科技基因,当传统种植焕发智慧光芒,一条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稳产保供为目标的现代种植业大道正豁然铺展在我们眼前,为端牢“中国饭碗”注入强劲动能。

智能“慧”种,科技为丰产插上翅膀。

田间地头,正悄然发生深刻变革:物联网传感器如敏锐触角,深植土壤,将墒情、肥力、作物长势等数据实时汇聚云端;智能农机装备化身“数字农夫”,在北斗精准导航下精量播种、变量施肥、高效喷药;无人机掠过绿浪,高清影像为病虫害预警和精准施药提供“天眼”支持。这些科技“组合拳”精准作用于每一寸土地、每一株作物,极大优化了种植流程,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在部分先行区域,智能化管理已助力主要粮食作物平均增产幅度达10%-15%,同时有效降低水肥药投入成本,用更少的资源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粮食——这正是保障总量供给的坚实根基。

良种“芯”强,为粮仓构筑“防震系统”。

“种优则粮丰,粮丰则国安。”一粒良种,承载着丰收的希望与国家粮安的根基。科研力量持续攻坚,致力于培育具备卓越抗逆性(如抵御干旱、洪水、病虫害)与稳定高产潜力的突破性新品种。这些“硬核”种子在极端天气频发、病虫害威胁加剧的背景下,犹如为粮仓安装了强大的“防震系统”,极大增强了农业生产的韧性与稳定性。当灾害袭来,良种支撑下的农田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产出,有效避免了产量骤降引发的市场恐慌与价格剧烈波动,为“米袋子”的从容供应筑起第一道科技防线。

数字链通,产销协同稳预期、平波动。

从田间到餐桌的旅程,也因数字赋能而更显高效与透明。依托大数据平台,农产品生产信息、仓储物流动态与市场需求变化得以无缝链接。产区可依据科学模型与市场信号,合理规划种植结构与规模;销区则能提前掌握供应情况,优化储备与调度。这种深度的产销协同,显著压缩了信息隔阂与流通环节冗余,有效熨平了因局部供需错配导致的价格异常波动。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让粮食市场运行更加平稳有序,极大减轻了“谷贱伤农”或“米贵伤民”的风险,切实守护了生产者合理收益与消费者切身利益。

绿色永续,沃野良田孕生机。

保障粮食安全的征程,同样深植于脚下的沃土与长远的生态视野。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等绿色技术日益普及,在稳步提升地力的同时,显著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性耕作技术呵护着珍贵的黑土地,轮作休耕制度让疲惫的耕地得以休养生息。这些举措不仅守住了耕地数量“红线”,更持续提升了耕地质量“生命线”。健康的土壤、良好的生态,是粮食生产得以永续的根基,为子孙后代守护着充满生机的田野与充盈的粮仓。

12

上篇:

下篇:

CONTACT US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Copyright © 2017-2025 版权所有:甘肃酒玉种业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0860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beian 甘公网安备 62090202000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