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_200px;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解决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不平衡问题

编辑:学习时报 来源:百家号 更新于:2024-11-19 阅读:

中外农业发展史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不同阶段农业政策目标,特别是对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新要求,有必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路径。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方向。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加快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取得了一些经验。

延伸服务供给链条。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政策多次提及要注重针对不同区域、品种、环节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差异化供给。首先,丘陵山区地块分散、土地细碎化程度高、适用机具缺乏等,限制了相关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以往农户只能依赖外地服务组织提供跨区作业。当前,在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下,许多丘陵山区的本地服务主体逐渐兴起。一些省份高度重视培育壮大适合丘陵山区的新型服务主体,通过提高农地宜机化水平,适应农机高效通行和作业,促进丘陵山区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其次,随着农户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经济作物、畜禽养殖、水产渔业等特色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农业社会化服务为特色农产品供给提供了有效保障。如通过社会化服务有效降低芦柑生产过程中的农药施用量,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与动物健康、疫病防控及养殖技术相关的咨询及操作服务,为动物防疫夯实基础。再次,各地纷纷将农业生产托管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推方式,并借助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将农业社会化服务聚焦农户需求迫切的薄弱环节,因地制宜提供单环节、多环节以及全程生产托管等服务模式,以解决规模化生产难题。

完善服务标准体系。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有助于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同时有利于增强服务供需双方信任程度、保障农户权益。因此,各地把健全服务标准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遵循,在结合区域特色的基础上,明确了服务项目的主要任务、实施区域、支持环节、补助标准等,并通过分级开展标准建设以及指导发布服务价格等方式提升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2020年农业农村部公布《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详细约定了服务供需双方的服务内容与期限、服务费用与支付方式、违约责任等,以确保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规范化和合法性。各地结合区域内农业特色、作物种类、种植习惯以及服务需求等特点,形成了完善的服务标准和流程规范,并据此细化了服务合同文本。如2021年12月1日施行的《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条例》,强调服务合同应当明确服务价格、托管质量、履约期限、违约责任等。

123

上篇:

下篇:

CONTACT US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Copyright © 2017-2025 版权所有:甘肃酒玉种业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0860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beian 甘公网安备 62090202000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