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
编辑:金台资讯 来源:百家号 更新于:2024-6-4 阅读:
在劳动者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能够熟练运用手机、智能设备等“新农具”的农业劳动者正在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他们越来越多地运用智能化农业装备,改变着传统的农业劳动形态,推动农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在劳动资料方面,以无人机、农业机械、现代设施农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劳动工具快速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管理更加智能,使农业劳动资料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具和简单的生物材料;生物饲料、生物肥药、农业疫苗、可降解农膜等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饲料、化肥、农药、农膜等,在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同时,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在劳动对象方面,通过生物育种技术对常规动植物品种进行改良和培育,作物种源不断向高产、优质、耐逆的方向跃升;依托智能装备开展农业生产,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约束不断降低,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和技术边界,催生了新的劳动对象。
新的劳动者、新的劳动资料、新的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不仅能够大幅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而且能够催生农业发展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正在不断完善。
数字乡村战略深入实施。我国深入把握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提高的大趋势,大力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物联网、地理信息、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深化农业农村大数据创新应用,建立空间化、智能化的新型农村统计信息系统,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坚持城乡融合,创新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引导城市网络、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向乡村流动,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完善。
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快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能够推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拓展发展的空间与可能性。在实践中,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农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更加精准和高效,极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产品质量。特别是智能农业机器人的应用,不仅能准确识别作物病虫害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还能精准施肥、除草,显著优化农业生产过程。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