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_200px;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编辑:光明网 来源:百家号 更新于:2024-8-26 阅读: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公共产品,要坚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到交通邮电、农田水利、供水供电、污染治理、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中,发展乡村地区的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电网系统、智能水利系统、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等,在推进农民生活智能化的同时,促进城乡各要素的双向流动。大力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连接气象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独居老人生命体征探测器、家庭煤气泄漏报警器等各类传感器和设备,为农民提供支持,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让农民生活更加便捷和安全。着力推动数字乡村应用场景的培育与建设,统筹建设区域性大数据平台,开发各类农业农村场景下的应用软件及信息化产品,加强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管理等涉农信息协同共享。深入推进教育培训、医疗健康、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发展,打造农村数智社区,建立生活服务数字化标准体系,以数字化驱动生活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助力广大农民享受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深化研发推广,培育科技人才。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提供针对性的科技创新政策,持续加大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优化税收政策,完善农业风险投资法规,为形成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基础。种子作为农业发展的“芯片”,是面对未来的新兴产业。应确立以农业科技企业为主体的种业创新体系,推动农业科技企业与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种业基地对接合作,加强高产、耐盐耐碱、耐寒耐旱等急需品种的研发。聚焦重点领域,着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在“稻菜轮种、稻螺共生”“无人农场”“智慧种田”等新种养模式下,激活农业高质量发展潜力。构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机制、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加强高等教育新农科建设,促进现代农业技术在人才培育中的广泛应用,培育一批既能够攻关关键性技术、引领科技前沿发展,又对“三农”工作有一定了解、愿意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紧缺专业人才。

打造全产业链,提升附加价值。聚焦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优化以市场为导向、按需生产的供应链,大力推广恒温灌装、充氮保鲜等新技术装备,开发系列中高端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满足消费需求。充分发挥劳动力、土地、环境和特色农产品等优势,积极培育多元化农业特色产业,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乡土小村、特色小镇等,提升产业附加值。推进“数商兴农”,促进农村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全产业链全过程管理数据和分析服务模型,健全市场和产业损害监测预警体系,打造加工厂、仓储、物流、电商平台一体的生态循环圈。在强化多品种联动调控、储备调节和应急保障的基础上,提升农村经营主体品牌化发展观念,借助电商平台做好品牌宣传和推广,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优势农产品知名品牌。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瞄准国际标准,根据产业需求设立基础能力改造迭代、延链补链清单,明确全产业链技术路线、区域布局和应用领域,增强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123

上篇:

下篇:

CONTACT US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Copyright © 2017-2025 版权所有:甘肃酒玉种业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0860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beian 甘公网安备 62090202000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