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建设 破解农业农村发展现实难题
编辑:中国工业报 来源:百家号 更新于:2024-9-10 阅读:
如何破解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矛盾与难题,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至关重要。与过去强调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相比,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更加强调对农业农村农民全方位支持,更加注重制度供给的系统集成。
通振远表示,加快制度供给的系统集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政策协调与整合。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业和农民的多样化融资需求。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消除政策间的矛盾和重叠,形成政策合力。通过顶层设计,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政策资源,提高政策的系统性和集成性。二是财政资金支持。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优化财政资金分配,确保资金能够精准投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业和农民的多样化融资需求。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降低农民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三是科技创新驱动。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农民的科技应用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农业专业人才。四是组织体系与治理能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农村治理能力,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监管机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帮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五是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的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罗迎则表示,要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有效落地,要坚持保护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确保政策真正惠及农民及农业从业者;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优化要素配置和资金投入;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要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要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激发市场活力;要政府、银行、保险、担保等部门与农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通力合作,建立农业供应链信用共同体,纾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同时,要健全种粮农民和种粮大户收益保障机制,完善防止返贫致贫机制,促进农业经营增效,推动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供应链协同机制,通过制定具体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确保制度供给的系统集成。例如,优先保障农业农村在公共预算中的投入,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提高补贴精准性和激励效能;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满足多元化保险需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充分利用供应链金融理念,推行“政银保担”供应链融资模式,将政府补贴和市场相结合,提高补贴效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