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决定!保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聚焦这些着力点
编辑:和讯网 来源:百家号 更新于:2024-7-23 阅读:
政策体系的打造,在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支持的同时,也需要险企创新保险产品、多方建立风险共担机制等。刘春生认为,需要鼓励保险公司根据科技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如研发失败保险、知识产权侵权保险等,满足不同科技企业的风险保障需求。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保费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科技企业购买科技保险的成本,提高其参保积极性。此外,探索建立政府、保险公司、科技企业等多方参与的风险共担机制,分散科技创新风险,提高科技保险的可持续性。
发展多层次农险:扩面亦需注重理赔
农业保险是为农业生产发展服务的重要风险保障工具,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方面,《决定》指出,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表示,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其可以保障农民收入和稳定粮食生产。这一要求体现了对农业稳定和农民福祉的重视,同时也指出了农业保险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关键地位。未来,保险行业将需要探索多元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保险需求。
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创新特色农产品(000061)险种……在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产品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增添生机和活力层面,保险业正不断深耕农业保险。一方面,保险业不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积极探索“保险+”创新模式;另一方面,深挖乡村市场需求,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农业保险。
数据显示,2023年,农业保险赔付1124亿元,同比增长25.4%,惠及农户5772万户,农险赔付率达到了80%。今年1—4月,农业保险赔付294亿元,同比增长8%,惠及农户813万户。在业内人士看来,包括涉农保险在内的险种,在未来的增长空间依旧广阔。
不可忽视的是,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风险,如自然灾害、病虫害等,这些不可预见的因素可能给农民带来巨大损失。基于风险保障需求的多元化,在业内人士看来,不仅需要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农险产品创新、推进农业保险条款通俗化和标准化,同时也离不开包括保险机构在内的各方提升保险服务质量,加强宣传引导。
对于农险而言,其在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屡被提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做到应赔尽赔。在无情的自然灾害面前,应赔尽赔、精准理赔对于农民后续的恢复生产以及信心提振至关重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险承保时要加强风险评估与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理赔时要完善理赔制度与流程,明确理赔标准和程序,确保理赔工作的规范化;加强与农户的沟通与协调;推进保险科技在理赔中的应用与创新,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定损和查勘,利用大数据分析提高风险评估和预测的准确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理赔流程和智能客服等。
上篇:
下篇: